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正文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丨荐书悦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中,分者半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春分至,昼夜均,寒暑平

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明媚春光

杨柳青青,草长莺飞

玄鸟归来,纸鸢破空

万物在春光中舒展、竞放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图片

作者:郁东海 雷撼 范春香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书号:R259.892/4243

 

“体重管理”成两会热词。
 

“有些同志腰围太大了,体重也超重。”日前举行的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花了七分钟谈体重管理。统计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已达50.7%,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70.5%。
 

肥胖不止关乎外貌,还与多种疾病相关,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尿酸、痛风、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郁东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党委书记(曾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援鄂期间任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副院长)雷撼,以及浦南医院中医科主任,海派中医颜氏内科流派传承人范春香共同编著。

 

按照中医“治未病”的规律特点,通过“认识肥胖,未胖先防”“学‘治未病’高招,对付肥胖”“别了,再也不见‘肥胖君’”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了肥胖的成因、与肥胖相关的各种疾病、面对肥胖的常见误区、各年龄阶段的人如何减肥,以及中医中药对于肥胖的各种治疗方法等。同时,还解答了与肥胖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如何从运动、饮食、中医、心理等各方面科学合理地减肥……算了,直接发点目录看看有没有你想问的问题:
 

肥胖真的与癌症发病有关吗?肥胖真的会得抑郁症吗?少睡觉、睡眠不足,是防胖还是变胖?只要运动,怎么吃都不会胖吗?压力大、不开心会长胖吗?抽脂手术真的立竿见影吗?减肥期间主食和肉怎么吃?朋友聚会,我在减肥应该怎么办?

 

古代中医也知道肥胖吗?针灸减肥有用吗?胖就是湿气重吗,祛湿能减肥吗?做推拿、刮痧、走罐能减肥吗?儿童、青少年减重会影响生长发育吗?

《绘本二十四节气: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图片

作者:[日] 白井明大 著

      [日] 洼彩子 绘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索书号:I313.85/2056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4月13日—10月13日举办。在中国馆“天人合一”展区,一幅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中国传统纹样艺术品将通过大型多媒体装置呈现在世界面前。这幅作品出自94岁高龄的敦煌艺术图案研究和设计应用重要推广者、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常沙娜之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历经千年实践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反映气候和物候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在中华大地上赓续传承、广泛传播,还影响了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许多国家。

 

“尽现春夏秋冬里,无处不在的生命欢歌。还有,天空和大地的喧嚣。”白井明大著、洼彩子绘的《绘本二十四节气: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巧妙地将每个节气对应的三个物候现象融入歌谣,并配以充满韵律的节奏与细腻生动的手绘插画,让孩子们了解自然变化,感知季节的流转,以及无处不在的生命律动。

《诗人十四个》

图片

作者:黄晓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索书号:I207.2/4867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通过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并探讨了渴求与接纳这两种生命态度。
 

作者黄晓丹,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师从叶嘉莹教授,她不仅请来了王维与李商隐、陶渊明与辛弃疾、陈子昂与张九龄、王昌龄与李白、朱彝尊与俞樾、姜夔与苏轼、周邦彦与晏殊七组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还通过他们间的对比,展现了诗歌的不同解读以及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此外,黄晓丹还加入个人视角,构建了七堂围绕“春天”的文学课,来回应当代人的种种心灵追问:

我们是应该全身心投入生活,还是与自己的热望保持距离?

当外在世界瞬息万变时,什么能成为内心最坚强的依凭?

如果没有机会实现自我,我们所拥有的美好品质是否会成为负担?

男女之情中,最特殊且无法与其他情感共通的微妙之处是什么?

在生命的脆弱与强韧的转变中,死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如何建立一种真实、可靠的关系来抵御生命的虚无?

当生命的可能性逐渐闭合时,我们又该如何实现成长性的转化?

《廉价日本》

图片

作者:[日] 中藤玲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索书号:F131.347/5041

曾经以“高品质”与“高价格”为标签的日本,正逐渐成为物价和工资都“便宜”的国家,也让“日本的工资在近30年间完全没有增长”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
 

当企业唯一的促销手段只剩下降价,是否也在促使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打工人、消费者,乃至整个日本,将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日经记者中藤玲通过对物价、人才、房地产等多方面的深入采访和调查,为我们揭示了日本的现状,并就企业对低价的成因、影响的看法,学者提出的见解,以及消费者面临的两难困境,进行了深入且翔实的探究与分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