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丸辣”“细狗”“鸡你太美”“你个老六”……这些让人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的网络用语,你是否经常听到?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粗制滥造的黑话烂梗充斥网络,不仅成了流量密码,还被带到了孩子们的课堂上、写进了试卷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黑话常常带有戏谑甚至低俗的恶趣味,危害也显而易见。某些网络黑话烂梗作为不规范、不文明的表达,扭曲了语言文字的本义,污秽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语言表达、文化认知和成长都有负面影响,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加重孩子们的社交隔离,受到叛逆、暴力等负面情绪的污染,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会交往。
不仅如此,网络黑话烂梗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比如,如果有的侵权人使用网络黑话发布侵权言论、隐晦地侮辱或诽谤他人,甚至掀起网络暴力。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黑话为违法犯罪活动打掩护,实施诈骗等等。
严肃整治网络黑话烂梗,既是保护传承汉语文化的需要,也是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当然,并不是摒弃杜绝一切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语言,而是要把网络语言的影响力约束在它应有的语体和语境里面。
这离不开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通过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信息的规范性和健康性。网络平台作为黑话烂梗的主要传播渠道,必须主动加强管理与技术升级,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手段,提升内容的审核与筛选,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减少低俗、恶趣味内容的曝光度,挤压黑话烂梗的生存空间,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维护网络空间的规范清朗。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法律是治理网络黑话烂梗的有力保障。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标准和管理要求。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工作,对于某些自媒体和网红博主为流量恶意编造、传播网络黑话烂梗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打击和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