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据悉,节目在收获高收视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赢得高关注,除了武亦姝的表现外,节目中所呈现的优美诗句和专家们的解读,引发网友大量热议。
细节:题库准备了一年,特色环节“飞花令”画龙点睛
去年,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时,就好评如潮。去年是一周一期,今年加强了密度,可以说是2.0版。
节目吸不吸引人,观众的互动感强不强是一个衡量指标,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主创团队介绍,他们当时定下诗词的主要选择范围,就是以中小学课本为主,80%都是大家熟悉的陌生题。“从《诗经》到近现代诗词,以及领导人的诗词,我们都有引用。主要还是以唐宋巅峰时期的作品为主。”
这就是许多观众明明已经很久没接触古诗词,却能在看到题目时,一下子产生共鸣的原因。不少网友还表示,尽管自己平时并不关注,但也能答对其中六七成的题目。
同时,为增加比赛的戏剧性,节目组还在赛制上做了提升,增加了备受好评的“飞花令”。
这源自古人行酒令时的文字游戏,经过改良后,成了选手扣人心弦的“对决”。“云”、“雪”、“月”、“夜”,当一句句优美的古诗词“你来我往”时,不少网友忍不住感叹:“好想回去再学一遍啊!”
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武亦姝对“月”的图片便是来自于飞花令这个环节,可以说这种创新的方法给诗词大会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吸引了更多新观众前去观看这个节目。
一颗颗火热的“诗心”成就节目“火爆”
“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事实上,本届选手已经展现出诗词对他们精神的“锻造”。冠军选手武亦姝说,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读东坡诗词会让人有好的心情,不知不觉中,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选手陈更说,古诗词中关于人性、历史的内容,可以映照在自己当下的生活里,“给你一点引导,让你面对挫折的时候、情绪起伏的时候该怎样去自我修行,像书法一样是修身养性的媒介。”
延伸:一句诗引发百万续作,网友感慨“国人诗性未死”
①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②醉里经年少,乍醒华发生。沧浪星野阔,月涌浮骚声。我恨鸿翼轻,难渡天下人。
③脚踏星汉履,漫步上昆仑。望眼不见仙,低眉叹伊人。却见春枝里,斜倚桃花君。
在众多网友的回复跟帖中,引来最多赞叹的并不是对诗对得最好的,而是一个网友发自肺腑的感慨:“国人诗性未死。这是许久以来,最浪漫的事了。”在很多人已经把诗歌自然而然地丢在故纸堆里的同时,钟情诗歌,钟爱中国古典诗词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在网上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还是挺意外挺感动的,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喜爱诗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画家叶庆瑞说,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诗词歌赋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被后人称道喜爱,“传统文化的东西不能丢。这肯定是个好事儿,让大家重温重拾中国古典文化也是美事一桩。”
短短的几句诗,讲究的是意境是感情是情怀;就像浅浅一杯酒,喝下的是心情是生活是人生。对这句诗的续写勾起了大家对古典诗词的向往,“就像你喝过酒,知道酒的醇香,即使好久不喝了,一闻到酒味就会勾起那种美好的感觉一样。”
“现在人都习惯于浅阅读,其实古诗词是符合这种浅阅读的方式的,短短几句小诗,讲究的就是一个意境,表达文人墨客的小情调,也有引申过来变成打油诗,也很有趣,体现了大家现在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对于很多网友表示“要重新翻开中学课本,感受一下唐诗宋词的魅力”。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好地继承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过后,对于古诗词能否在民众中热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有效载体,不少人对此寄予期望,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专家指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为此应加大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
蒙曼指出,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系统性,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建立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系,而不是这个学期让孩子背《卖炭翁》,下个学期让孩子学《琵琶行》,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古时对儿童的教育,是非常有学问的,什么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的系统安排,绝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在于太零碎。”
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贺春秋看来,诗词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抄背默释,确实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校正在探索将诗词透露的传统文化知识串联起来。“比如诗词大会上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于刘禹锡的《乌衣巷》,也是课本上有的,虽然要求仅是吟诵,但我们会为孩子讲解其中的魏晋氏族制度,读诗讲史,把古诗词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并且熟记了这首名诗。”
行动:中央文件制定顶层设计
万事开头难。既然是“第一次”,没有先例,又是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个意见的写作, 2014年开始制定,说明其来有自,中央最高层早有安排。2017年才印发,说明十分谨慎,反复修改斟酌。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那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见》给了答案。未必最完美,至少有了权威版本。《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三大类: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基本思想理念则包括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中华人文精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意见》列了7个任务。具体而言——深入阐发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
如,在“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方面,要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等等。
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刚需。好的图书出版商,留意了。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生产者,可以抓紧了。“中华经典诵读”、“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每个词背后,都有机遇。
可以说,未来这个《意见》的进一步实施,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优秀的发扬传统文化的节目,给予我们更多的感动。
(来源:综合新华网、新浪网、学习小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