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十多年来三次修订,成为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羊城晚报驻京记者 王莉
从“非典型肺炎”“界面”到“软实力”“微博”,从“吐槽”“土豪”到“群聊”“网红”“共享经济”……语词新变始终是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近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四版。自2004年正式发行第一版以来,这部几乎人手一本的权威辞书已走过十八年春秋,经历三次修订。每次修订都会增补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热词、贴近日常的新词,以及一些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编写修订词典的过程堪称一场词语界的“选秀大赛”,不同的是,不是人气高就能“出道”,还得看含义怎么样、是否有品位。
九易其稿,初版编写强调规范
上世纪90年代初,在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许嘉璐、曹先擢等人指导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委会”成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编写工作正式启动。这项工作被列入国家语委“八五”重点规划项目,从正式编写到交稿历时十余年,九易其稿,先后参加过编写工作的专家近100人。2004年2月15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性”。严格按照《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范字形,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范词形,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范注音。同时,按国家有关文件规范技术术语名称和计量单位,比如将原释义中的“白血球”改为“白细胞”,“心肌梗塞”改为“心肌梗死”。
对于没有规范标准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从语言事实出发,按约定俗成的原则处理。比如“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当时的其他词典既有解释为“事出有因”的,也有解释为“无稽之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则概括为“原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原因或根据;现指传言没有根据”,这样就分清了历史和现在,便于读者理解。
三次修订,收录新词与时俱进
作为语言学界一代宗师,吕叔湘曾说过:“随着语言的发展,总得有新的词典来反映语言的变化;随着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和增加,总得有新词典来体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综合性语文词典。
第一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单字约13000个,收词目68000余条。其中,收录了当年的新词语、新义项超过4000条,比如“非典型肺炎”“界面”“蓝牙技术”等新词语,给“桌面”“财富”等词赋予了新义项。此外还体现了环保意识,比如“熊掌”条目中明确提示“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有关法规禁止把熊掌列为食品”。
六年后的2010年,第二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推出,增收600多个语文篇目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字和2600余条已进入大众语文生活的新词,比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软实力”“减排”“微博”等。一些词语的义项和用法也有所补充,比如“规整”增设了“使符合一定标准”义项,“导航员”增加了新用法“做好学生的网络导航员”。这次修订也删除了1400多条在当时已不大常用的词。
第三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则于2014年发行,增补了近400个《通用规范汉字表》内的汉字,主要用于姓氏、人名、地名、科技名词以及文言教学。收词方面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比如“微信”“失联”“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土豪”一词此前已被收录进词典,意指“旧时地方上的豪强”。随着其网络新义的流行,第三版便补充了“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的新义项。
近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四版付梓。修订工作依旧由自第一版就主持编写的“元老”,国家语委咨询委员、第四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李行健领衔,历时八年完成。相比旧版,新版词典收入了一批随社会不断发展而诞生的新事物的词语,比如“共享经济”“弯道超车”“顶层设计”“申遗”“新常态”“碳达峰”“碳中和”“云计算”“移动支付”等;还新增了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语,比如“网红”“群聊”“群主”“脑补”“脑洞”等。过去仅代表时间单位的“秒”字,增加了“借指极短的时间(多用作状语)”义项,“刷”字则添加了“以类似于‘刷’的动作进行某些信息的录入、输出和识别”的义项。如此一来,“刷脸”的含义和过程是不是就“秒懂”了呢!
这些词语,虽流行但未被收录
回顾历次修订,事实上,增补哪些新词经历了一番近似“选秀”的过程。比如,和“土豪”差不多时期的网络热词还有很多,包括“剩男”“剩女”“白富美”“喜大普奔”等。这些词虽然在当年也很流行,却并未被收录进八年前出版的第三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李行健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收词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是否在流传使用并稳定下来,二是能否进入群众的舆论生活,并具有一定品位。“每年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新词,到了第二年,只有很小一部分会被继续使用,新词‘存活率’很多时候不高,我们会坚持收录比较稳定的词。”李行健说。
在修订第三版的过程中,“白富美”“喜大普奔”等流行词语属于有争议的,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词语满足了网友的语言创造欲,体现了语言的娱乐功能,但其生命力还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