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度灰》剧照。
搜狐娱乐讯 (哈麦/文)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一部根本无法通过合法途径在国内看到的电影,却在这两个月里成为了中国影迷心中最热的关键词:《五十度灰》。由于该片中含有大尺度情色场面,这部电影被在北美被评为R级,即17岁以下需由父母或成年监护人陪同才能观看。
尽管电影本身不怎么样,《五十度灰》还是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话题,可惜,在这场大讨论中,中国影迷再次缺席——阻挡我们的,正是电影分级制。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电影分级制,所有电影都是面向全年龄层观众,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五十度灰》这样的电影也就注定和中国观众无缘。
虽然口碑堪比《小时代》,全球狂揽5亿美金
《五十度灰》其实是一部口碑烂到不行的电影,它在美国权威评分网站IMDb上仅得4.2分,跟《小时代》在时光网上的得分一样。但因为原著小说的热销,以及噱头十足的SM题材,让它成了2015年北美卖座冠军(预算4000万,本土市场入账1.57亿美元),全球票房已累计至5.23亿美元,在所有R级电影中次于《黑客帝国2》(7.42亿美元)、《耶稣受难记》(6.12亿美元)、《宿醉2》(5.87亿美元)、《泰迪熊》(5.49亿美元),排名第五。
还不止于此,2015年北美已上映过的224部电影中,R级电影有63部,以28%的片量占去48%的票房份额(不过,考虑到每年第一季度为电影淡季,主要上映中小成本电影,而中小成本中又不少R级电影,所以到年底这一占比可能会变小),较2014年的25%上升23个点,这是过去20年都未曾有过的现象。
而以往,市场上主要以PG-13级(提醒家长,可能有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的内容)影片为主,其次是R级和PG级(Parents Guide,父母辅导级,提醒有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这三类电影票房占比大约是51%、25%、22%,剩下的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NC-17级(17岁以下禁入)基本是“名存实亡”,影院票房占比不到2%。另外,每年还有约300部本土低成本或海外电影在美国影院小规模上映(小则一两家影院),可以选择不拿去分级,但这些电影的票房收入也少得可怜,基本可忽略不计。
R是性、暴力、毒品,也是艺术和奥斯卡
以上数字说明一点,R级电影是美国观众经常在大银幕上看的,一种产业链上的常态产品,而并非我们想象的那种只能在自家被窝打开电脑才能看的东西。况且,一部电影被评为R级可能不仅仅因为性,暴力、脏话、毒品、躶体镜头都是触线因素。
就类型来看,除了恐怖片(《驱魔人》《沉默的羔羊》《灵动:鬼影实录》)、CULT片(《杀死比尔》)、性喜剧(《宿醉》、《美国派》)、黑帮片(《教父》《美国黑帮》),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野战排》)、动作片(《第一滴血》《变脸》)、科幻片(《黑客帝国》《普罗米修斯》)、同性题材(《断背山》)、涉性题材(《本能》《华尔街之狼》)之外,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片子也被评成了R级,《雨人》、《逃离德黑兰》、《心灵捕手》、《莎翁情史》、《后人》都是,评级理由包括:暴力、令人不安的画面和语言、性暗示等。
作为中国观众,我们也不是没在大银幕上看过限制级电影。中国市场刚向好莱坞开放的90年代中,首批被引进大片中《真实的谎言》就是R级。近几年看到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国王的演讲》(因为有脏话,所谓F-word,起初被评为R级,后来为了更广泛的观众群,韦恩斯坦公司又重新提交评级,把它弄成了PG-13级)、《敢死队》系列、《全面回忆》、《美国骗局》、《超体》、《狂怒》也都是R级电影。
还有一个结果出乎预料,自2005年到2015年的11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中,除了《艺术家》(2012)被评为PG-13级,《鸟人》、《为奴十二年》、《逃离德黑兰》、《国王的演讲》、《拆弹部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老无所依》、《无间道风云》、《撞车》、《百万美元宝贝》都是清一色的R级货。
电影分级——好莱坞大片厂的明智自保
是谁来评判一部电影该是R级、PG-13级,或者其他呢?
最早的时候,美国各州和政府也都有审查委员会,来删减和禁映他们认为不好的电影。后来,全美电影制片和发行人协会主席W-海斯和耶稣会教士D-洛德等人起草制订了“电影制作守则”(史称《海斯法典》),里面包含了反性、反污秽、反渎神等禁令,为了更好的票房收入,各大制片厂接受该约定来拍片。再往后,政府审查就越来越被削弱,因为作为艺术表达的电影受到美国宪法有关言论自由的保护,在一些有争议的影片上,片方会将审查委员会告上法庭,终审权就移到了法院那里。
但《海斯法典》也有局限性,比如不准表现黑人和白人的两性关系,不准出现男女唇间接吻等,为了顺应时代要求,以及避免政府过多插手电影,新的美国电影协会电影分级系统在1968年生效。那时候,电影被分为G(General,适合所有观众)、M(Mature,成熟观众)、R(Restricted,限制级,十六岁以下需要监护,后改为17岁)、X(17岁以下禁入)四个等级。M级由于定义太模糊,后来改成PG级(Parental Guidance,家长指导)。再往后,PG和R级之间又加入了PG-13级。在美国,电影产业之外,还有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色情电影业,该行业常常用X这个商标来吸引观众,以至X成了色情的代名词,为了区别,电影分级里的X分级后来改成了NC-17级。
一部电影要不要分级,是片方完全自愿的行为,但因为很多影院会拒绝未分级影片大规模上映,所以基本上所有好莱坞主流电影都会送去一个叫分级委员会(Classification and Rating Administration,简称CARA)的独立机构执行分级,受雇的委员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孩子家长。如此来看,这是个十分完善而平等的评级系统。但事实上,它仍经常被诟病。比如,有影评人认为它对性的审查要比对暴力的审查更严格。独立片商抱怨它对六大(迪士尼、华纳、环球、福斯、派拉蒙、索尼)更偏袒,甚至就是一个“傀儡”,因为该组织所属美国电影协会主要就是给六大服务,而且,分级委员会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六大。
卖色情不灵了,招揽更多观众才是正道
分级制实行的多年间,R级电影作为一种大众类型被广泛接受,每年的票房占比都在38%左右。多年前,互联网还没有如今发达,观众对性、暴力、宗教题材等满是噱头的电影很是有好奇心,所以,有时候R级甚至能刺激票房。比如八九十年代上映的《致命诱惑》、《性、谎言和录像带》、《本能》、《桃色交易》、《低俗小说》等都收获了不低票房。
那时候,比R级更香艳的NC-17级也常被像米拉麦克斯、佳线这样的独立公司操盘发行,在美国几十、几百,甚至一千多家影院上映,相对卖座的有《斗牛士》、《亨利和琼》、《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他的情人》、《捆着我,绑着我》、《赌规》、《堕落东京》、《娼妇》、《欲海潮》、《坏中尉》、《人咬狗》、《茫茫沧海》、《法国的巴黎》、《艳舞女郎》、《情迷维纳斯》、《欲望号快车》、《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哈啦神父High上天》等。
可正当片商把色情、暴力卖得欢时,美国政府在2000年的国会听证会上迫使电影协会保证,电影公司以后不能再向17岁以下的观众大力营销R级电影。政客们也说服影院经营者,至少要努力阻止没家长带的未成年观众进入影院看R级电影。受此影响,2001年,R级电影的数量较一年前降了三个百分点,票房占比降了十个百分点,变成仅28%。然后一直到2014年,每年的平均占比都在24%左右(2015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升至48%,算是R级电影十多年来的一次“触底反弹”)。相反地,PG-13级电影多了起来。PG-13和R级之间的区别本来就不是太明确,分级又是人来操作的,不会有十分固定的标准。而为了更大的市场,片商知道怎么把一部R级电影“修理”成PG-13级。
至于NC-17电影,一方面是所有主流媒体都拒绝给做广告,而大院线也不愿放映这类电影,加上新千年后网络视频,电子游戏等提供的色情、暴力内容已满足了不少青少年观众的欲求,所以NC-17级电影也就逐渐没了市场。近些年在北美卖座的如《母亲,爱情的限度》、《少年亚当》、《神秘肌肤》、《不知羞耻》、《不良教育》、《深喉揭密》、《色,戒》、《侵袭》、《她们》,最高者也就500万美元票房,大多数只有几十万入账。2014年,北美上映的已评级NC-17级电影就《阿黛尔的生活》这一部。
如果中国有分级,《西游降魔》就不会吓到小孩子了
回看中国。影院上映的所有电影,都是面向全年龄层观众。这也就隐性地要求,从8岁到80岁,中国人全都要百毒不侵,三观坚如磐石。但事实是,《西游降魔篇》的确吓哭了不少小孩子,有家长质疑《心花路放》到底是怎么被允许上映的。还有,曾经,《苹果》、《色戒》也在大银幕上放过几天,影院经理是否禁止18岁以下小朋友入内了呢?
要按美国的分级标准,《死亡游戏》、《黄飞鸿》、《功夫》、《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风声》、《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苏乞儿》、《剑雨》、《龙门飞甲》、《新少林寺》、《武侠》、《忠烈杨家将》,以及《摇啊摇,要到外婆桥》、《霸王别姬》、《昨天》、《紫蝴蝶》、《2046》、《南京!南京!》这些都是R级。《色戒》、《苹果》应是未成年人禁入的NC-17级。
假使在电影审查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实行电影分级,主要目的在保护青少年,同时给电影人一个依据——知道自己为哪些观众拍片,应该坚持什么底线。这件事想起来就相对没那么“复杂”。中国导演协会主事人就曾表过态,如果相关部门愿意下放职权,协会可以来承接做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