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奢行业的万年“老二”南京德基广场,终于争气了!去年狂揽245个小目标,直接掀翻了北京SKP“全球店王”的王座。
据零售商业地产行业媒体赢商网消息,2024年南京德基广场实现全年销售收入245亿元,在消费降级、恒隆太古等港资业绩跳水的2024年,实现了正向增长,同时也刷新了自身的全年销售额记录。
来源:玄武发布官微
独角Mall也就这一信息,咨询了南京德基广场的相关人士,得到了确认的答复。
根据息来看,近三年(2022年-2024年)南京德基广场的年销售额分别为210亿、239亿以及245亿,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
而“全球店王”北京SKP的年销售额在2021年突破200亿大关,达到了247亿后,近几年(2021年-2023年)的年销售额分别为247亿、239亿、265亿。
网传受奢侈品下行的影响,去年北京SKP的年销售额下跌了17%,回落到220亿,被南京德基广场甩在了身后。
南京德基广场,是如何实现逆势赶超的?
01
南京德基的成功
是“年轻化”认知战的成功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来看,当下国内总人口的80%,是由婴儿潮、X世代、Y世代以及Z世代四个世代构成。
在代际变迁中,已经成长起来的Z世代尽管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20%,却贡献了40%的消费规模占比,年轻人掌握了钱包话语权。是以市场早就默认抓住了Z世代,就是抓住了市场和未来。
消费主力的变化,也带来了消费习惯的变化。
过去百货业态代表着潮流,顾客也习惯于昏暗、局促的百货式商场,然而不到10来年,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百货就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因为“自我独立”、青睐亚文化的年轻一代,更倾向于空间更为明亮舒适的购物中心,也往往更愿意去购买能让他们兴奋的品牌。
这也意味着,市场之战,早已是认知之战。
南京德基广场的成功,也证明其在针对Z世代年轻消费者的“市场之战”里,打了一场漂亮的认知战。
它不仅要做“奢侈品博物馆”,还想做Z世代的“快乐老家”。
一方面,南京德基广场在强调首发经济的同时,早早的就开始践行全客层路线。
去年,南京德基广场新开首店多达54家,是全国首发经济的领跑者。
场内不仅有Chanel、Gucci、LOEWE、Burberry、LONGCHAMP、TORY BURCH等重奢+轻奢的品牌矩阵,还引入了CHUU、NERDY、ERDOS、Vivinne Westwood、UNDEFEATED等时尚网红潮牌。
来源:独角Mall图库
商场内美食多达63家,涵盖了诸如山缓缓火锅、NEED创意韩国料理、桂满陇天书、南京大排档、gaga、窗台、% Arabica、Shake Shack等网红餐饮。
去年年底,南京德基还推出了“德基24h”商业新模式,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3点,通过智能化服务和无人化技术,瞄准年轻以及高净值客群,充分挖掘夜经济。
来源:玄武发布官微
在去年奢侈品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其他品牌显然也贡献了不少营业额,支撑着南京德基广场的“霸主”地位。
另一方面,贯彻“买+体验”的思维。
位于商场二期8楼的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也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在推出“德基24h”模式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之后,德基艺术博物馆也延长了开放时间,消费者可以夜游艺术博物馆。
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 来源:来源:玄武发布官微
南京德基广场的体验打卡,除了常规思路的艺术博物馆,还有不常规的,比如网感很强的利用厕所做营销体验。
南京德基广场打造的豪华厕所,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商场厕所的标准,也成为商场著名的“旅游景点”。
如此来看,南京德基广场能在去年实现逆势增长,恰恰是放下了身为重奢场的高冷身段,迎合了当下消费主力军Z世代的消费习惯,抢先实现了“大家都可以来逛”的心智之战。
优秀的商业项目,往往对市场的嗅觉分外敏锐,也能擅用市场趋势的流量经济密码,而非只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幻想凭借此前的领导地位来让消费者迎合自己。
02
南京德基的进攻性>北京SKP
重奢商场也需放下“高冷”身段
我们也逛过不少重奢商场,诸如SKP、恒隆广场、万象城等重奢场的客流量并不算高,而大家也会默认,重奢场不需要流量,因为重奢场的主要客群都是购买力比较强的高净值人群。
南京德基广场的成功则说明,客流量对于重奢场同样重要,如果奢侈品购买人群是固定的,那么拉开差距的一定是其他流量客群,关键是如何将流量转化为消费。
年销售额多年屈居第二、第三位的南京德基广场,在南京的重奢地位当然不可,但放大到整个重奢商业市场上,难得的是依然保持着很强的进攻性。
目前南京德基广场三期也已经启动建设,显然南京德基广场的“进攻性”还在不断放大。
就现下的观察来看,事实上也有不少高端商业项目看到了年轻人的潜力。比如深圳万象城打造的三期,在一、二期重奢高端化的基础上,也是更加偏向年轻化、潮流化。
观之北京SKP,近些年其实也认识到了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的重要性,但往往姿态过高,依然放不下重奢场的“高冷”身段。
面向中高端群体的“年轻化”试水之作SKP-s以及DT51,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究其根本在于,对于Z世代消费群体而言,并不是只要打上大公司的标签和名头,他们就会来乖乖买单,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带来新鲜感、能戳中这群消费者的兴趣点。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zleialh.tongchengxian.cn/news/7667.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