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停用的号码会被销号回收,二次放号给其他人用。如果你此前用它绑定了微博、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等又没有取消,就很危险了!大部分人都未必意识到。
不用的手机号停机就行?
“闹妈”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问题,谁知道一些相关“教程”跳了出来:手机号就是用户名,只要你绑定了手机,而且还能贴心地告诉你这个手机是否注册了淘宝、支付宝;不知道登录密码?系统还会告诉你,忘记密码怎么办,只需要一个手机验证码就搞定了。
也就是说你只要有了手机号,账号和密码都有了!
用这种简单的重置密码的办法,肯定也进得去支付宝和绑定的银行卡。只要进去,就能像主人一样支配里面的钱了。细思极恐啊!
前卡主:大学时用的号码,
换号后忘记解绑
“闹妈”通过手机卡上的信息,找到了一个常出现的号码,试着打了过去,希望能找到原号码的主人。当听完“闹妈”的电话,电话那头大吃一惊。很快,“闹妈”和手机号的原主人取得了联系。
这个手机号的前主人说,这是上大学用过的号码,工作后公司给了一个新号,旧号就不再用了,可是忘了它还绑定了微博、微信、支付宝还有两张银行卡。
“真是遇到好人了!解绑过程中,不断需要手机验证码,'闹妈'就不断发过来。”费了不少工夫,前卡主在“闹妈”的帮助下终于将支付宝等软件一一解绑。
原来,你停用的号码会被销号回收,二次放号给其他人用。如果你此前用它绑定了微博、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等又没有取消,就很危险了!大部分人都未必意识到。
运营商:手机销号回收后,
绑定其他公司的资料无法清理
通信运营商的客服人员说,如果一个手机号欠费时间超过60天,就可能会销号回收,什么时候再放出来重新使用,时间可长可短,这个不一定。
为什么回收过的SIM卡里,还会绑定这么多个人信息?
客服回答说,这个是二次放号,与运营商公司相关的一些资料都会清理,但是别的公司的资料,没有办法清理。
攻略:手机丢失或号码停用咋办?
1、备份电话本
有些人的手机通讯录存有太多重要客户,但疏忽了,等扔了旧卡才知道晚了。此外,更换手机卡之后旧卡最好保存好了,以免被人利用。
2、手机号码弃用后及时注销
有些朋友在更换手机号码时直接把旧的手机卡弃之不管,认为只要不用了就会自动关闭注销。
事实上,虽然会自动注销,但会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系统会自动扣除每个月的月租费,直到注销为止。
手机与用户的信用度相连,为了以后的业务或者银行业务,请及时注销。
3、更改银行卡绑定
手机号码发生更改后,需尽快修改与之绑定的各种银行卡、信用卡密码。也可以登录网银修改网银账号资料,更换手机号码。已经停机销号的只能带银行卡和身份证到银行营业厅办理。
4、更改QQ号、微信绑定
许多人通过手机号直接登录QQ和微信。建议更改手机号码前,在网上完成重新绑定。
5、更改淘宝、支付宝等应用绑定
可直接从网站更改绑定手机号。以淘宝为例,更换新手机号需要原绑定手机的验证码才行,如果收不到验证码只能申请邮件更换或联系客服修改了。
6、更改微博绑定
以新浪微博为例:
7、更改邮箱绑定
以网易邮箱为例:
8、更改12306铁道部火车票官网注册信息
9、会员信息更改
一些超市积分卡、日化店积分卡,都是直接说手机号就可以享受折扣并累积积分的。也请记得及时更改。
闲置的银行卡竟存在安全隐患?!
银行卡长期不使用,里面没钱也不去注销,会有什么后果你知道吗?
每年的固定费用
一张银行卡从开户起,就会产生如下固定费用:工本费5元(有的芯片卡10元),年费10元,小额账户管理费每季度至少3元,合计至少27元。除去工本费,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至少22元。
如果开通短信服务,每月至少2元,全年24元,三项费用合计至少46元。即使你长期不用卡,且卡余额为零,以上费用照计算不误,待卡上有资金时,一并扣收。
“沉睡卡”存在五大隐患
银行客服和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看似无害的“沉睡卡”其实存在诸多隐患:
危害一: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只要信用卡申请被银行批准了,卡片发了,激活与否,都会出现在持卡人的信用报告里。持卡人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拖欠年费,从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危害二:增加持卡人支出。
个别银行的某些特种信用卡,不管是否激活,一旦持卡人签字确认,银行就会收取年费,增加持卡人的支出。
危害三:增加盗刷风险。
“沉睡卡”长期处于睡眠状态,被他人获取后不易被持卡人察觉,盗刷风险大增。
危害四:为买卖账户、冒名开户和虚构代理关系开户埋下隐患。
根据公安机关反映,在当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用于转移诈骗资金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之一,就是直接购买个人开立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
危害五:管理资源浪费。
造成银行管理资源浪费,长期不动的账户还成为了银行内部风险点。
闲置的银行卡怎么注销?
2.如果您的银行卡丢失,还需要先补办一张银行卡,再进行销户。
3.如涉及信用卡,也可自行拨打信用卡中心的电话进行注销。
4.卡注销了之后,一般工作人员会作剪卡处理。如果没有的话,建议你自己剪掉,然后分别丢到不同的垃圾桶里。
大家知道,银行卡的开立包含你的诸多信息,比如姓名、住址、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多项个人隐私重要信息。
尽管银行有义务为你保护隐私信息,但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呢?所以,建议各位不用的卡尽早销户,坚决杜绝隐患和麻烦。
●上网买菜直接送到家门口,到底好不好?
●市消保委消费志愿者总队领驭分队带你感受放心靠谱的消费服务
●被点名!杭州市消保委发布阶段性典型案例!
杭州315整理编辑
素材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人民日报、科普中国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zleialh.tongchengxian.cn/news/8323.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