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田中芳树)
2.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3.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张履谦)
4.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齐奥尔科夫斯基)
5.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6.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加加林)
7.今天,我们向天发问,问的是宇宙的奥秘,回答的是自身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新征途。(周劼)
8.很难说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变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戈达德)
9.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
10.无论是千米之厚的地下、万米之深的海底,还是千万里之远的地球空间、亿万公里之遥的浩瀚星际,都以其深邃的未知吸引着人类永恒的幻想和探索,也开辟着国家间科技、创新竞争的新“战场”。(周劼)
--------------------------
01.奋斗是梦想的翅膀,创新是梦想的风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次突破、每一段跨越,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敢于追梦、勤于圆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懈拼搏、攀登高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的不懈奋斗史,新时代的航天人要争当加强原始创新的排头兵、推进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跑者,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0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中国航天英雄,驭空间站遨游太空。网友说,突然发现古代的神话故事都是真的,想飞就飞走了。诗意写苍穹,浪漫梦成真,壮美也!“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星星,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之光。
03.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全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三结合,书写完美中国太空新纪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的壮美诗篇。
--------------------------
一、感悟代代相传的中国航天精神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精神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航天工程建立以来,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不同时期航天事业的特征,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灵魂,成为凝聚中国精神的重要动力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对航天精神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其内涵及当代价值的了解,展现航天精神的时代魅力,不仅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还能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从东方红、长征、神州,到北斗、嫦娥、天问....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多年来,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几代航天人不懈奋斗的成果,让我们通过一-组海报,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博大、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
二、中国航天精神内涵
1.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报效祖国的使命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以国为重的价值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航天人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60多年前,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中国坚持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向尖端技术领域进军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唯有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始终影响着中国航天人。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4.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
每一项航天工程都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密切配合,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
5.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三、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1.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2.“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3.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四、航天精神一以贯之、历久弥新
1. 热爱祖国是航天精神的核心要素。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要始终坚守热爱祖国传统,始终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航天科技战线的主旋律。
航天精神也深刻折射出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协同攻坚的大局意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航天人的真实写照。航天人骨子里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奉献基因,以实际行动,为航天强国建设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和无数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胸怀大局、协同攻坚、集智攻关,取得了伟大成就和举世瞩目的科技突破。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全国一盘棋、协同攻坚仍然是重要法宝。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随着航天强国建设的号角吹响,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要紧盯最先进水平发力前行,以更大的个智慧和勇气去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在航天“三大精神”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
2.航天精神是鼓舞前进的民族“精神密码”。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飞向九天。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打破超级大国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进一步夯实国家安全发展基石,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50年来,东方红一号如灯塔般照亮着中国航天的征途,航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航天精神是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走向星辰大海绝不只是诗和远方,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往往是筚路蓝缕、一路艰辛。在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无参照样本、无完整资料情况下,老一辈航天人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攻克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取得系列重大突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国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谱写着追赶、并跑、超越的奇迹。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中国几代航天人硬是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埋头苦干,不畏难、不气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困难踩在脚下,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航天精神是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指南针”。从“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到去年的“嫦娥四号”世界首个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成功月球表面前行以及今年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发射升空,一系列载人航天、空间站、北斗系统、嫦娥探月、墨子号等“国之大器”重磅升空和华丽展现,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了一席重要之地。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靠着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这个航天精神“指南针”的指引,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历史反复证明,即使在高科技最前沿的航空航天领域,中国人“照样行”,中国也“一定能”!
3.一个梦想融入一种精神,科学家们正是以航天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永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始终如一的梦想。当一个人拥有了航天梦,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航天精神,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秉持航天精神,剑指尖端技术,攻坚航天难题,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伟大的复兴路上勃发出永续生机。
不忘初心、坚守
2021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发展65年,如果将1956年起步的中国航天的65年浓缩在一个小时,一定是一部分分秒秒都掀起的史诗巨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里程碑式成就,22颗北斗导航卫星,近150颗各种类型的在轨卫星,累计发射226次、成功率超过96%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基于这些空间技术不断提升的科学探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无不显示出中国“航天大国”的称誉已是名副其实。航天事业65年,航天人始终牢记“航天梦,强国梦”这个初心,不断前进。
创新,让“嫦娥”飞上了遥远的“广寒宫”。自2007年至今,中国航天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测器,飞上了寥廓的星际,与月球为伴,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嫦娥工程”是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中国航天科学家在技术落后、起步困难的情况下,历经数年的不断的艰苦的探索、尝试,终于完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嫦娥二号”探测器。这凝聚着航天人们创新血汗的“嫦娥工程”赢得了世界的惊叹。如果我们固守着现有的技术停滞不前,只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就不可能有“嫦娥工程”的飞天壮举。
航天工程是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难以想象的各方高度协作与配合方能完成。据载人航天的工程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没有广大科技人员的团结协作,航天器无法生产,无法运作,无法成功。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无不透着航天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航天梦,中国梦。中国航天白手起家、发力创新的经历,和这个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过程相伴相随。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褒奖和崇高致敬。回应伟大时代的呼唤,65年间,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如今,一支让航天强国都艳羡不已的年轻的航天人队伍,将续写这一伟大事业的辉煌,致力于为人类探索并和平利用太空。
--------------------------
1.迎接挑战,共同守岁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壬寅年的到来。(来源:宣讲家作者:肖迪)
2.圆梦飞天,见证了中国技术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史上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来源:长江日报作者:邓腊秀)
3.神舟十二号只是精彩的“开篇”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来源:长江日报作者:邓腊秀)
4.脚踏实地向星辰
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从飞出大气层到航天员能够在太空驻留三十天,从在地球轨道建造科学实验室到可以将探测器送到月球,立足中国航天的实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前行,时间的标尺刻录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断丈量着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想。(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群)
5.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伟大的成绩振奋人心,伟大的目标激荡人心。面向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难翻的“大雪山”,难越的“娄山关”,这就需要航天人勇于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创新,心怀祖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来源:天府网评郭雪营))
6.航天人的航天精神,照亮复兴之路
哲人说,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中国航天人正是那些征战星空、手摘星辰的英雄,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价值底座,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从家国天下、到人类命运、又到民族复兴,一个个巨大的命题,在航天事业上交织绚烂,筑起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脊梁与民族品性。(来源:四川新闻网作者:段官敬)
--------------------------
仰望星空的民族
飞天梦,今朝圆
千年天问,一朝梦圆
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
星空无垠,探索无限
脚踏实地向星辰
执着坚守,方能一飞冲天
揽星九天,星空灿烂
自信的脚步最有力
科技强国的生动注脚
航天,最硬核的浪漫
在太空写下中国梦
启程,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梦想与的产物,勇气和坚持的结果
天地对话,神舟、天和带你看太空
--------------------------
精选作文1【广东省2022届新高三省级摸底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993年,美国集齐了国际最顶尖技术,联合欧盟、日本等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却惨遭美国拒绝;之后在美国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上,中国的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美国还出台相关法律,切断中美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交流,避免中国从美国获得关键技术。
25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航天技术科学家们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从无到有,中国已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中国航天,后来居上,一雪前耻。
2022年前后,中国首个自建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建成,而且中国将成为世界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希望未来上中国空间站能用上……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材料解读:这是一道文字类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概括地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历程,侧重点落在结果(建成自己的世界唯一的空间站)及原因(美国等西方的打压封锁/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上。
2.关键词句:中国 打压封锁 核心技术 自主研发 发愤图强
3.立意方向: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启示意义,即我们从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中能得到哪些感悟和思考?应该从材料的因果关联中思考和感悟,西方封锁技术,打压中国发展,而中国航天事业却取得非凡成就,这是为什么,其中蕴含什么哲理?通过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可有不同角度的立意,选择其一写作即可。
【参考立意】:
(1)国家层面:①中国在封锁中崛起。②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③中国崛起,震惊世界;中国,伟大的民族。④中国精神一一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等。
(2)哲理层面:①置之死地而后生。②自身强大了才有尊严。③没有人与弱者合作。④世界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⑤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其他合于材料内涵的立意亦可)
【题目分析】
这道作文题目属于科技话题作文。思考的集中点是“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启示意义”,立意是多元开放的。可以就科技发展谈我们自己国家在科技强国发展之路上的总结与反思,可以跳出事情的本身,就这一现象引发出事物的哲理思考。找准立意的切入点很重要。作文题目具有审题立意训练价值。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zleialh.tongchengxian.cn/news/8174.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