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文明
4月2日,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如期而至,绥宁县妇幼保健院在绿洲广场开展主题为“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的孤独症专题科普宣传活动,旨在以科学普及打破偏见,以行动支持传递温暖。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普及、沉浸式互动体验及社会公益倡导,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星光。
科普先行:破除认知误区,传递科学理念
活动现场,该院儿童保健科专家围绕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进行专题讲座,针对家长常见的“性格内向就是孤独症”“关爱不足导致发病”“长大自然会好转”等误区进行逐一澄清。专家指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约80%的患儿在3岁前出现明显征兆。“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6岁前是行为塑造的黄金期,即使是疑似患儿也应尽早接受专业评估。”专家强调,通过系统的行为干预、语言训练与家庭支持,许多患儿可显著提升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医患互动:解答养育困惑,筑牢家庭支持
在咨询环节,多位家长就“如何引导孩子开口说话”“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等问题与医生深入交流。医生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讲解了个体化康复方案:轻度患儿以行为矫正与社交游戏为主,中重度患儿需结合语言治疗与感觉统合训练,若伴随严重情绪问题则需在专业指导下辅以药物干预。同时,医生特别提醒家长:“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干预场所,需营造稳定的沟通环境,通过日常互动培养主动社交意识。”现场同步发放《孤独症知识折页》200余份,为破解孤独症儿童关爱难题,给予家长实操指导,让孤独症儿童享受多样化关爱服务。
融合实践:搭建互动平台,点亮温暖星光
当日上午,县妇幼保健院医生为50余名儿童提供免费发育筛查建议,社工组织了“星宝向前冲”亲子融合活动,“蒙眼绘画”和挑战印有“接纳”字样的彩虹桥环节引发深度共鸣。当家长佩戴特制眼罩模拟孤独症儿童感知世界时,颤抖的画笔轨迹让不少母亲哽咽:“原来孩子眼中的线条这么破碎,我该更耐心些。”
持续守护:整合多种资源,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zleialh.tongchengxian.cn/news/8012.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