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正文

秦皇岛检察:“燕赵山海·公益检察”高质效推进生态保护和食药安全监督


网易新闻讯:3月31日下午,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两周年新闻发布会。秦皇岛市人民检察副检察长赵爱彬介绍工作开展情况。


公益保护是民利所系,政之所向。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推进的重要司法改革举措,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职责,加强法律监督,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023年3月和2024年3月,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相继部署开展了“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两个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美丽河北建设保驾护航。秦皇岛市检察机关坚决落实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按照省检察院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数字赋能监督,提升办案质效,切实维护人民福祉,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市县(区)两级检察院积极行动、全力以赴,共立案环资领域案件460件,38件;立案食药领域案件112件,9件。10件案件被评为最高检典型案例,37件案件被评为省级典型案例,典型案例获评比率位居全省检察机关前列。

下面从四个方面通报我市检察机关相关工作情况。

压实责任聚共识,协同监督促共治

坚持以上率下、一体化办案,召开专项监督领导小组会议15次,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市县两级院检察长统筹谋划、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不断推动专项监督走深、走实。主动向四大班子、政法委汇报工作46次,市、县(区)领导批示或指示132次。深化“府检联动”机制,两级院累计走访87家行政机关、食药品企业,问计问需,推动建立协作机制11个,接收行政机关案件线索156件。号召在秦高校师生以及6000余名公益组织志愿者参与专项监督。全市检察机关扩充招募具有食品药品工作经验的“益心为公”志愿者36名,借智赋能,拓宽专项监督线索收集渠道。

聚焦重点出特色,全力融入中心大局

环资领域围绕市委、市政府高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最新部署,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精准发力。持续推进渤海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立案184件,推动行政单位整治、拆解“三无船”共1263艘;牵头会签全省首个“涉案活体野生动物放归救护联动协作机制”,推动出台全国首个涉案野生动物救助地方标准,最大限度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与市中级人民联合开展海上增殖放流活动,150余万尾应季适生鱼苗被放归大海,修复渔业资源;建立司法保护生态修复林基地3个,占地面积共288.44亩,目前已恢复146.76亩;推进尾矿库治理,立案9件,督促投资150余万元,恢复地质环境34358㎡,监督清运尾矿土1100立方米,恢复耕地10余亩;昌黎县院落实落细“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助推首批人工繁育的60余株濒危野生植物河北梨苗木移栽至原生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食药领域紧密结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按照秦皇岛地域特点和工作实际,梳理出地方特色食品保护、餐饮食品安全、虚假宣传药品疗效等12个方面重点监督内容。开发区院服务旅游旺季食品安全,办理的督促整治海鲜食品超范围经营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针对医疗、养生保健机构违规开展中药贴敷、三伏贴项目新业态问题进行监督,督促整治违规经营主体26户,取缔违法医疗广告320处,张贴贴敷禁忌提示165份,推进中药贴敷科学化、规范化;昌黎县院针对部分商家无证经营“美瞳”和隐形眼镜行为展开调查,规范辖区医疗器械经营秩序;抚宁区院联合相关行政机关会签协作机制,督促开展农产品采摘行业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成定量抽检215批次,将辖区86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国家追溯平台;山海关区院规范网络外卖餐饮商户经营行为,督促2家贮存不合格冷冻食材的商家停业整改,6家餐饮企业更换设备,121家企业实现冷冻食品温度实时监测,确保餐饮食品健康。

科技支撑提质效,数字赋能借智借力

树立大数据思维,充分运用公益诉讼数智平台,从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系统治理转变。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共接收数智平台推送线索1226条,立案399件,成案率32.5%。积极整合高校和科研力量,围绕海产品药物残留、环境影响等开展课题攻关,针对休渔期后养殖鱼大规模上市,借助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业优势,统筹开展快检工作,为履职提供客观数据支撑;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助力涉矿产资源和涉海等案件调查取证取得显著成效;北戴河区院全程通过数智平台办理一起督促生态环境部门履行供暖设备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职责案,科技赋能促及时整改,还百姓安详宁静。

公益检察进万家,专项监督深入人心

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打造立体化融媒矩阵,在车站、社区、银行、商超、医院等96个公共区域819个点位1373块户外广告大屏、电梯广告屏滚动播放公益检察宣传片;制作《舌尖上的检察》《哪吒说检察》等微视频,通过电视台、“两微一端”、抖音等发布宣传视频180余部,印制发放宣12000余份;全市检察机关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等节点开展环资领域普法宣传活动,深入社区、乡村、集市,开展普法讲座57场,受众6000余人次;创立公益诉讼主题公园,通过宣传展板、三维针雕、科普喷绘、立体拍照等设施,全天候推送公益诉讼知识、专项监督进展,典型案例信息,并定期专人讲解,打造“视·听·触”普法新体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电视栏目,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法治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河北电视台等省级主流媒体共报道、刊发我市两个专项信息190余篇次,推动专项监督走进千家万户。

答记者问

问题一:在推进“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专项监督中,秦皇岛市检察机关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秦皇岛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 刘志辉:

专项监督开展以来,秦皇岛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望闻问切”模式推进案件办理,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112件,发出检察建议73件,提讼9件,诉请惩罚性赔偿884万余元。督促整治网络餐饮、实体餐饮、移动厨房、冷链食品、特色食品产业等销售、生产、运输、贮存经营单位300余家,对违规销售中成药及处方药、电商平台夸大或者虚假宣传药品疗效误导消费者、违规医美方面立案监督,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一、望,深入细致搜集梳理案件线索。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是广受关注的民生热点。检察机关围绕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充分运用河北省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以下简称数智平台)、公益诉讼“随手拍”、“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等拓宽案源渠道;与市数政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推送数据中研判公益损害线索,立案监督有关单位开展系统治理,及时修复受损公益;强化内部协作,充分发挥“刑事公诉+公益诉讼”双惩治模式,“办案、取证、追责”一体化,提讼9件,诉请惩罚性赔偿884万余元,合力打击食品药品类违法犯罪行为。抚宁区院根据“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线索,督促加强农产品采摘行业监管,推动签订《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协作机制》,助推采摘行业的食安升级。

二、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积极借助外脑,聚集各方智慧和社会力量,破解办案专业难题。先后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相关领域专家、群众代表23人次参与相关案件办理、公开听证,提升办案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同时加治和公益保护的宣传力度,吸纳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公益保护中。山海关区院与区市场局建立公益诉讼食品安全联合实验室,由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持;海港区院依托区粮食储备公司技术人员和设备,对相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专业咨询,对相关粮食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共同推动“科技赋能+府检联动”护航健康港城建设。

三、问,问需问计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深化“府检联动”机制,专项监督开始后,两级院累计走访49家行政机关、食药品企业问计问需,精准掌握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对办案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形成调研报告或工作建议,为行政机关提升履职效能提供有效参考。完善“协作配合+多方参与”工作模式,聘请食品药品领域“特邀检察官助理”13名,在行政执法和检察司法监督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8件。山海关区院邀请辖区老字号企业开展“守护老字号 食品新安全”主题交流座谈活动,推动构建“法律监督+行政执法”大保护格局,为老字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为民族品牌壮大提供更加坚强的支撑。

四、切,找准切入点精准发力提质增效。认真研判“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要求,以地方特色食品保护、重点行业治理、新业态监管等为切入口开展检察公益监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卢龙县院针对特殊食品违法销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活动,共排查整治辖区内22家商店线上、线下特殊食品销售情况,指导商店规范经营。昌黎县院督促对县域内21家存在餐饮质量安全问题的养老机构逐一整改,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助力老有所养、食有所安。抚宁区院、青龙县院督促加强流动食品加工监督管理,监督行政机关对475家流动食品加工经营主体进行食安检查,规范各类问题676条,引导78家流动经营者进行备案登记、健康证办理,促进流动食品加工行业从“小而乱”变“小而安”。

问题二:作为社会大众如何参与到公益保护中?


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 刘茁:

一是成为我们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特邀检察官助理。“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特邀检察官助理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行的提高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效的有效手段,并于2021年建立了检察云平台,广泛吸收社会大众、有专业知识的人士加入到公益守护的行列,为公益诉讼办案提供案件线索、专门知识、专业技术支撑等,“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特邀检察官助理可以参加到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为案件办理提供帮助,对案件办理效果进行评估、宣传等,对我们工作支持、监督的同时,促进办案效果的提升。

二是使用我们的公益诉讼“随手拍”小程序,提供公益受损的线索。公益诉讼“随手拍”是河北省检察院为了深入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在“河北检察”微信公众号开设的APP,当大家发现身边的公共利益受损时,可通过“随手拍”APP向检察机关举报。我们可以在微信中关注“河北检察”,在公众号右下角就可以看到“随手拍”字样,进入以后根据提示输入相关信息和公益损害内容,该线索就可以反馈到我们省检察院研发的“河北省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检察官核实后,对于有效的线索我们将立案办理,进行监督,大家还可以通过“随手拍”APP查看案件办理情况反馈。

三是如实讲述您所知道的事实,为案件办理提供支撑。在案件办理中,我们会对公共利益受损的现状、形成原因、持续时间、危害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如果你了解相关情况,如实提供所知道的有关案件事实,配合调查工作,就是你参与公益保护,对检察公益诉讼最大的支持。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