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正文

陕西咸阳:千年古城的非遗传承

近日,陕西省咸阳市非遗项目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贾根社和旬邑彩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何爱叶入列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至此,咸阳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名。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贾根社手筑茯砖茶展示/图源当地

作为一个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咸阳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俗。近年来,咸阳市乾县弦板腔、旬邑彩贴剪纸、彬县灯山会和咸阳茯茶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于2022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咸阳市颁布实施了《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这对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以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月明表示。

旬邑彩贴剪纸传承人何爱叶为村民传授剪纸技巧/图源当地

目前,咸阳市已建成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茂陵景区分馆,打造了咸阳市茯茶非遗体验中心,并建成综合非遗馆24个、各类非遗传习所(传习室)106个。同时,咸阳市还组织茯茶、土织布、秦汉战鼓等非遗项目走进各大景区,规划发布6条非遗旅游线路,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开辟了新方向;深入挖掘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武功土织布、武功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确保核心技艺有效保护传承与推动非遗活化利用同频共振。

此外,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思路,咸阳市还积极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将剪纸、刺绣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培育成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每年新增带动就业1500余人,非遗产品年产值达1.4亿元,既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和群众就业增收,也加大了非遗项目的转化与利用。(刘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