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我市对镇域经济进行提级考核,围绕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运行、新增“四上”企业数量等重点指标,定期开展“比亮晒”活动,倒逼128个乡镇奋力加速跑,一批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旺镇、文旅名镇竞相涌现。
镇域经济竞相发力,支撑了全市主要指标强劲增长。2024年,我市乡镇工业总产值达3239亿元。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争当发展‘小老虎’ 绘就镇域‘大荆彩’”专栏,展示各乡镇(街道)在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发展工业经济、培育“四上”企业等方面的典型作法和成功经验,深入解读其背后的成长密码。
镇域名片
荆州区城南街道北靠荆州古城、南依长江黄金水道,上连三峡,下通沪宁,距荆州火车站4公里,318国道、207国道和宜黄、荆襄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长江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在此密集分布,区位交通和人才优势明显。城南街道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家。
初春的荆州区城南街道,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大学城内青春涌动,一场以建功“支点建设”为引擎的经济变革正悄然铺开。
作为荆州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城南街道2024年交出亮眼答卷: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45亿元,社零总额增长18.6%,新签约项目投资超百亿元。数字背后,是这片热土以招商引资为“一号工程”,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奔跑的生动实践。
产业裂变 三大集群挺起“硬脊梁”
3月25日上午,在四机赛瓦车间外,一辆辆酸化拖车整装待发,即将发往中东。截至目前,四机赛瓦已向“一带一路”国家交付超50台同类设备,助力全球能源开发。
近年来,城南街道依托四机公司、四机赛瓦等龙头企业延链补链,不断向“油”突破。对接综合平台入链,推动石油装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2024年,荆州区石油装备产业入选湖北省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除石油装备产业外,光电子产业、造纸产业与其一道同频共振,激荡三大集群强劲发展脉动——不远处的新侨光电产业园内,激光切割设备飞速运转,电子产业集群年产值增幅超20%。印刷包装产业通过整合骏马纸业等企业,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成作战”的跨越。
服务升级 “全链生态”呵护企业成长
“本月主体工程即将完成,今年产值有望达1亿元,可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500人次。”望着正在调试的生产线,湖北鸿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中表示,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荆州区委、城南街道党工委大抓招商引资的行动力和倾情服务的真情实意。
2024年,城南街道围绕“大项目突破、结构优化、服务提升”核心任务,拓宽招商渠道,全年新签约项目51个,协议投资总额112.65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7家。创新“十问十帮”工作机制,街道班子成员及干部对35个新开工项目进行包保。
土地资源紧张是制约发展的难题,城南街道的破题之道颇具魄力:全年清理低效闲置用地200亩,严格执行厂房出租备案制度,推动园区企业腾笼换鸟,将闲置厂房转化为智慧物流园和加工贸易基地。充分挖掘大学城经济,推进曲江·悦荟等项目建设,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建设具有创新、活力的大学城新生态。
智力汇聚 区域发展再添新引擎
日前,长江大学旁的创业孵化基地里,一群大学生正在调试工业无人机。近年来,城南街道深挖辖区6所高校、10万大学生“智力富矿”,推动校企共建12个研发中心,促成30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联合高校开设“订单班”,企业“技术难题”直接变成学生“攻关课题”。
夜幕降临,新风十一巷街区霓虹闪烁,文创市集、主题餐饮吸引着年轻消费群体。2024年,街道通过挖掘校园经济,新增限上餐饮企业2家,带动社零额增长700万元。随着实验小学城南校区、荆文广场等配套投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蓝图逐渐清晰。
亮眼成绩背后亦有隐忧,政策惠及面有限、新增长点不足等问题亟待破解。“我们要把问题清单变成攻坚路线图。”城南高新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城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书庭指着规划图说,2025年,街道正以“全方位、高水平、深层次”的姿态,以建功“支点建设”为引擎,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驱动力。
荆州区城南高新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城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书庭:
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区域性商贸核心区
展望2025年,城南街道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做强服务保障,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荆州区城区发展中勇当先锋,为全市建功“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强化经济监管稳增长。深度聚焦工业运行难题,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紧盯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加大服务调度频率与深度,及时掌握经济指标动态,全力冲刺全区工业增加值两位数增幅目标。
挖掘商贸潜能促消费。深度挖掘校园周边经济潜力,着力打造集餐饮、文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引入知名品牌和新兴业态,优化商业布局,全力打造区域性商贸核心区。
激活招商项目增动能。分类施策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围绕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持续优化在建项目服务,大力培育“四上”企业,稳步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为数字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唱响高质量发展“双城记”
站在九阳工业园的钢铁丛林间,耳畔是重型机械的铿锵轰鸣;转身步入大学城创业街,咖啡香里飘荡着年轻人的代码争论。这种奇妙的“双城记”,恰是城南街道高质量发展的生动隐喻——传统产业与新兴动能并非割裂的平行线,而是在建功“支点建设”中交融共生。城南街道的突围方式,不仅是经济的转型升级,更是一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自我革新。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zleialh.tongchengxian.cn/news/7866.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