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正文

招行喜提热搜!人均年薪跌破60万,市值蒸发近千亿

3月26日,“招商银行人均薪酬降至60万元以内”冲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该词条的阅读量达到2582.6万。消息一出,招行A股、港股双双暴跌超5%,市值蒸发近千亿。

原因在于,3月25日晚间,招商银行披露了2024年财报。从表面看是“降薪”触动了市场神经,实则背后藏着利润增长是靠“砍工资”和省钱,分红“不及预期”等隐忧。

银行股的核心吸引力是“高股息”,若分红增速跟不上股价涨幅,市场资金必然撤退!

净利润微增1.22%的“虚与实”

财报显示,2024年招行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但营收却下滑0.48%,连续两年“增利不增收”。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

息差跌破2%:净息差1.98%,同比降17个基点,利息收入同比缩水1.58%。

财富管理哑火:大财富管理收入暴跌16.84%,代销基金、保险等核心业务收入全线滑坡。

净利润的“水分”:17.89亿元净利润增量中,22.6亿来自员工费用压缩。

在银行“优等生”的光环下,招行的利润增长实为“节流”而非“开源”。若剔除降本因素,净利润或现负增长。

中金预测,利息收入与非息收入双承压,2025年招行净利润增速仅1%,营收可能继续负增长。

人均年薪两连降,股价暴跌千亿

尽管招行去年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但2024年招商银行又降薪了,人均费用降到了60万元以下。让我们来看看以下数据:

人均薪酬:2024年招行人均费用58.1万元,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62.5万→2023年60.4万→2024年58.1万)。

员工人数反增:总人数从11.65万增至11.72万,但员工费用总额却缩水3.21%。

成本控制:业务与管理费同比下降3.73%,成本收入比压降至31.89%。

投资者用脚投票,表面看是“降薪”刺绪,实则暗藏更深焦虑:利润增长靠“抠”,而非业务突破。

高股息信仰还能撑多久?

招行宣布每股分红2元,派现504亿,看似大方,但分红比例仅35.32%,而投资者期待更高(尤其对比平安等险资疯狂扫货H股的动作);首次提出2025年中期分红,但落地要到2026年,远水难解近渴。

招行人均薪酬从60万降至58万,看似“降本增效”成功,但副作用不容忽视:  尽管科技人员数量增加,但总员工费用下降3.21%,可能影响创新投入;薪酬缩水+行业内卷,招行的“金字招牌”能否留住顶尖人才?

尽管压力重重,招行仍有两张王牌:一是客群优势:零售客户达2.1亿户,私行客户增长13.6%,管理AUM近15万亿;二是资产质量稳健:不良率0.95%,拨备覆盖率411.98%,房地产贷款风险敞口持续收缩。

招行的困境,实为整个银行业的缩影:息差收窄、中收乏力、转型阵痛。短期靠降本勉强维持利润,长期仍需突破增长瓶颈。

未来,招行能否借权益市场回暖激活财富管理收入?又能否在“节流”与“创新”间找到平衡?值得市场关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