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正文

A股风格切换完成,科技行情要结束!

​​昨天盘面前期比较强势的板块纷纷下跌,从年初就走弱的开始大反攻,到底是不是真的要风格切换,下面具体给大家讲一下!

昨日尾盘突发逆袭,原是央妈发出集结号,了解央妈最新动向,赶紧戳我了解:https://weibo.com/1926571600/Pi1DBrsd9?pagetype=detail 。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重要提示】,本篇的精华都在其中,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

一,惊魂突变

昨天两市调整,盘面风格大切换,前期强势的计算机、传媒、电子、通信等成长品种纷纷大跌,火爆的人形机器人、AI产业链剧烈调整。

基于A股跷跷板效应,科技股一落,红利股就升!

从年初就走弱的红利品种开始大反攻。

 

所有人都在分析风格是不是要彻底转换了,有人搬出了近十年的风格切换情况,具体也给大家说一下:

2013年底-2015年6月:成长风格占优!主题:互联网+;

2016年初-2019年2月:价值风格占优!主题:低估值;

2019年2月-2021年2月:成长风格占优!主题:茅指数&宁组合;

2021年2月-2023年12月:微盘风格+高股息风格占优(杠铃策略)!主题:微盘股、红利股;

2024年9月-2025年3月(至今):成长风格占优!主题:人形机器人+AI产业链。

其实,一天的风格切换并不能说明什么,而且是不是风格转换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就是惯性思维,现在很多人纠结是不是风格转换,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

我们要明白的是:不管是不是风格转换,机构资金都不会变做变喊,一定是提前建仓。

我们真正要看到的是,掌握股票定价权的机构资金的建仓过程!

 

二,机构的小动作

在我们看来,很多时候股价都是突然启动,其实都是别人的蓄谋已久。

表面看突然启动的股票,实际机构可能早就进去了,只是行情没涨,我们没有观察到罢了!

虽然多数人看不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散户交易行为的不同,但实际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看下面这张图:

大家注意看图中的橙色柱体,它是「机构库存」数据,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特有的,表达机构资金参与交易的意愿,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时间越长,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也说明机构资金越看好!

上面这两个板块就是昨天涨得比较好的,大家注意看图中标注的地方,很明显,在股价还没有明显启动之前,「机构库存」数据就已经开始活跃,

只是很多人不在意罢了,当然也有可能压根看不到数据,也就不知道机构进场。

其实,对于前段时间涨得很好的科技板块也是如此,都是机构资金提前进场埋伏,看下图:

虽然板块不同,但相同的都是机构资金提前进场,都是属于机构提前进场降低成本,然后肆意拉升,

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些先于市场动作的机构行为,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对于个股来说更是如此,看下图:

所以,想要跟上市场解决,关键看清楚机构资金的建仓过程。

插一嘴,篇幅关系,还有几个炸裂的现象,可以戳这个链接:( https://weibo.com/1926571600/Pi1DBrsd9?pagetype=detail)查看。

 

三,重要提示

行情越是焦灼,机构选择越是有意义,而且机构资金一定是有所选择的,但目前市面上很少有这种对机构行为的全局性分析的数据,我是坚持每天都在看的,一方面知道如何去布局,毕竟散户跟着机构,胜算总是大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少踩雷。看下图:

上图是3月13日的机构行为分布图,实际大家会发现超过两周时间还有机构资金的个股数量其实不算多,所以究竟是一时,还是真的打算长久参与,一定要擦亮眼睛去看!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小雅,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