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听不懂孩子说话了。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5G冲浪选手,信息爆炸带给孩子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最近两个月,我已经第5次在后台留言中看到“鸡你太美”这四个字,本人入乡随俗的表示“栓Q”;
老师上课几乎不敢提到某些字和词,因为会引起学生哄笑;
不局限于口头表达,就连作业也没能逃过网络用语的渗透......
也难怪人民网评发出呼吁: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
那么,网络热梗入侵语言和生活,真的会是一场灾难吗?
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对于每分每秒都面临新竞争的青少年群体,带有调侃意味的表达和轻松幽默的沟通方式,可能是他们的一种宣泄渠道。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收录了“给力”“雷人”“达人”“宅男”等3000多条网络新词,证明这些语言自有它的生命力。
可就像长时间不写字会“提笔忘字”一样,长时间缺乏规范的表达训练也会导致“文字失语”。
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聚集着 15万“患者”,他们就像回到了小学语文课堂,重新学习如何“好好说话”。
接梗、抛梗行云流水,表情包比谁都多;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再也找不到其他表达赞美的词汇,万物皆可“绝绝子”......
网络流行语纵容了人类在语言上的懒惰;与其组织语言,不如一张表情包来得直接。
个人表达在网络用语的集体狂欢中迷失方向,大家身边肯定都有一个平常是“小话痨”,一写作文就“哑火”的孩子。
捂住耳朵,也无处可逃
网络流行语在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并不奇怪。
网络世界求新、求变、求简、求快。而青少年恰好处在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和现象。
网络语言特殊的表达特点,正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一传十、十传百,又给网络语言增加了社交属性——学会这些新词,就能更好地和同学打成一片。
这就导致,就算你可以将孩子完全隔绝在网络世界之外,也无处可逃;因为他总不能不去上学。
更何况,这群孩子是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伴随网络和海量信息成长是他们不可避免的未来。
你禁止他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就相当于割了小鸟的翅膀。
让网络语言进入孩子的学习领域,让孩子在接触中学会研讨、辨别、选择,既要引导他们与时代同步,也要引导他们正确、积极地面对和处理网络信息的“爆炸”。
这些都比单纯的禁止要难,但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也是他们赢得未来的能力。
堵不如疏
我们担心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无非就是因为青少年尚未形成完整的是非观,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想要彻底解决孩子和网络世界的矛盾,就要从建立观念入手。
●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不会人云亦云
网络是孩子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但却不是唯一途径。
读书能训练人的联想和思考能力,电影能提高人的感知力,纪录片能获取深度内容,在艺术展和科技展上甚至可以不求甚解,只是感受那份震撼......
为孩子提供更多体验优秀文化的机会,若你每天都和珍品呆在一起,那么辨别赝品根本不需要技巧。
●用“为什么”代替“你不许”
男孩沉迷手机直播,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妈妈并没有开启“手机争夺战”,而是伴随手机直播进行了一番探讨。
从直播间的迷人之处聊到对注意力的抓取,从算法推送聊到注意力的价值属性,从被动收割聊到如何获取主动权......
一触即发的争吵被巧妙地转化为一场亲子间的知识普及、思维引导和表达训练,直播变成了这场对话的背景音乐。
回想一下,当孩子在你面前提起“你个老六”时,你是暴跳如雷指着他的鼻子,还是和他一起讨论这背后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在互联网上,还有一个词叫“嘴替”。意思是我虽然说不出来,但你说的就是我想表达的。
别让我们的孩子,只能从别人嘴里听到自己的心声。
“不必焦虑,当年我在清华也一样郁闷。”
高考冲刺100天:600分,难吗?!
声明 | 文章由教材帮原创整理,转载请申请授权!
如有图片/文字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评论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