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一文物建筑信息记录术语标准到文物建筑信息数据库,从传统记录方法到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测的新技术手段,从“物”的标准到文物建筑信息的“史料观”,从多媒体课件、教学工作规范到VR数字虚拟教学平台,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革新,引导着学生科学认知中国文物建筑,重新发现古建筑价值。接下来,一起深入课堂、来到田野,看看“北大古建人”的养成之路。
自中国营造学社开创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以来,中国的建筑历史、建筑考古学科就形成了注重实地踏查、开展田野调查记录的学术传统。不仅建筑史的研究框架藉此建立,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也都基于实地踏查以及在踏查中发现的标尺建筑而形成。
营造学社的古建筑踏查和记录工作
(营造学社古建考察简介:20世纪30-40年代,营造学社克服社会动荡与交通不便的这种困难,踏查、测绘了2000余处文物建筑,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代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史学基础,留下大量宝贵研究资料。)
北大文物建筑专业承袭这一传统,于1999年开始建设“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迄今已有近二十年时间。通过一系列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现存不同时代的典型性文物建筑,学习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记录、研究和阐释方法。
2017年山西平顺回龙寺踏查合影(2014级本科生)
学生手绘测稿
既保持对传统手工记录、影像记录、访谈记录和历史文献记录等传统记录方式的继承和优化,也使用摄影测量、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测等现代技术,并尽可能将现代记录技术与传统记录技术相融合。
手工测绘与技术测绘拟合成图示意
多源的记录技术手段
(上:万荣稷王庙摄影测量和三维扫描结合展示,下:无人机航测、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建模)
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从田野踏查到精细测绘等不同记录深度和不同现场条件下的记录方法,改变从以往“物”的标准的记录方法,发展出以“史料”的标准剖析文物建筑所处年代的社会及个人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基于历史学史料标准的“全面、多源、可辨析”的建筑历史信息记录体系,使文物建筑的信息记录成为历史学科可以进行史学研究的材料。
统一术语记录标准,解决了以往行业内描述不规范,大量存在常识性错误的问题,为建立文物建筑信息数据库奠定了基础。而数据库的建立,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大量文物建筑信息记录和工作记录易散失、不连贯、不便检索、不便对比研究的问题。相辅相成,助力教学。
文化遗产踏查与记录系统
三年级集中安排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时代的文化遗产对象,尤其是文物建筑类遗产进行高强度记录训练,一学期内每个学生执行不少于150次(即150处古建筑群或文化遗产地)的现场信息记录训练,包括文物建筑的形制记录、现场文献史料记录、居民访谈记录、文化遗产环境及保护利用信息记录。
学生踏查记录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古建筑斗栱”、“古建筑构架”、“古建筑踏查与记录方法”、“古建筑测绘技术与规范”、“常用野外研究设备的使用介绍”、“小专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和论文写作”等多媒体课件和实习图册。其中,“宋式古建筑斗栱虚拟拼装”课件荣获北京大学第七届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大赛课件组一等奖。
宋式古建筑斗栱虚拟拼装
此外,制订田野实习工作规范、学生野外实践纪律及管理工作规范、面向其他院校开放实习和交流的工作规范,从而使得田野实践教学高效进行。
2016年起,基于文化遗产踏查、文物建筑测绘实习课程,成功开发了文物建筑VR数据库,成为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首个支撑性数据库,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并形成了辐射效应,带动起地方专业考古机构的合作投入。
文化遗产虚拟现实数据库中部分古建筑全景
在教学上,运用文物建筑的三维正向及逆向建模、全景影像、虚拟现实展示等技术具备了更高的现场还原度,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学生的学业成果。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缺乏现场感和直观性,难以表现文物建筑复杂的空间、结构、构造和环境因素等问题。
与之前其他各种课件相比,本教学数据库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学生不仅是数据的接受者,也是数据的贡献者。
高平开化寺壁画展览虚拟现实漫游现场体验
十余年间,文物建筑专业的教学成果整理出版为多部古建筑调查与研究专著。本科学生经过一系列专业课程论文、实习报告等学术训练,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在教师悉心指导下,部分学生已在专业相关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学生作业成果封面
课堂上教学相长,以小班教学为主,师生互动非常充分。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院的合作框架下,开展了深入的工作坊式联合教学,由鲁汶大学教授讲授法语等西欧语言的历史档案文献研究和欧洲建筑史,中方教师讲授中国建筑史和勘察测绘相关理论方法。这一中外联合教学方法已形成成熟的模式。
与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院合作教学
2017年河北宣化天主教堂测绘:鲁汶大学托马斯·高曼士教授讲授西方教堂建筑
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通过详细的信息记录,和对所获得的大量建筑史料信息的研究,发现、鉴定了一批重要的宋金时期木构建筑,更正的宋金木构建筑年代占国保已公布数的三成。例如,山西万荣禝王庙官方公布为金代建筑,经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研究后被认定是北宋木构建筑,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建筑遗存。
《山西万荣禝王庙建筑考古研究》2016出版
2016年起,北大文物建筑专业应对前沿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引领教学理论、方法和内容的迭代更新,开发了文物建筑VR数据库。这是国内首个专业的文物建筑全景数据库,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并形成了辐射效应,带动起地方专业考古机构的合作投入。目前已有数家考古事业单位和企业采用了北大数据库标准开展共建。
文物建筑VR数据库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以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为核心,结合实习所在地的切实需求,通过实践课程,编制了大遗址、古城墙、古墓葬、古建筑、手工业遗址等不同类型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十余部,直接服务于地方文化遗产规划和建设。
《辽中京遗址保护规划》封面
编辑 | 金敬桓
图文 | 金敬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