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的生物多样性日,我们给小伙伴们设计了一个小测试,考考大家对上海乡土生物的认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共收到了388份答卷,满分100分,平均分为37分。其中有6位同学竟然全部答对了,太厉害了!
想必大家不仅关心自己的成绩,更关心我们的考题中到底哪些是上海的乡土物种,哪些是外来物种呢?我们这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生物。
1. 中华石龙子( Plestiodon chinensis )
2. 白头鹎( Pycnonotus sinensis )
白头鹎是上海乃至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最为常见的鸟类之一,其适应性极强,可以适应山区、农田、城市、湿地等各种生境。白头鹎最显著的特征当然是像棉花球一般的头顶,橄榄绿色的羽毛其实相当耐看。
3. 红耳龟( Trachemys a )
这其实就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宠物龟——巴西龟,然而它们的原产地并非巴西,而是北美洲,作为宠物的它们经常被主人放生,从而进入中国的淡水生态系统。由于原产地的环境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近,红耳龟完全适应了中国的气候环境,并替代本地龟类成为入侵物种。请各位“善良的”饲主别再随意放生外来物种啦!
4. 红喉歌鸲( Calliope calliope )
这种鸟儿也是花鸟市场上常见的物种,一般被玩鸟人称为“红点颏”,但与红耳龟不同的是,它们不是从国外引进的,而是本土物种,每年春秋两季随候鸟大军从上海过境。红喉歌鸲的雄鸟具有鲜红色的喉部,非常美丽,而且歌声悦耳,因而深受玩鸟人的喜爱。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上的红喉歌鸲(包括大部分笼养鸟类)均为野外捕捉,并且是国家三有动物,并不允许买卖和饲养,请各位“爱鸟人士”高抬贵手哦。
5. 戴胜( Upupa epops )
6. 蟪蛄( Platypleura kaempferi )
7. 宁波尾天蚕蛾( Actias ningpoan a)
你是不是以为这种又大又美的幺蛾子一定是热带地区的产物啊?其实它是货真价实的本土物种哦。可能小伙伴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奇怪,宁波怎么还有尾巴呢?其实这种蛾子属于天蚕蛾科尾天蚕蛾属,宁波是其模式产地。其实宁波尾天蚕蛾在我国分布很广,而且其幼虫食性广泛,因此十分常见,只是在城市中由于喷洒农药等缘故而较为稀少,每次见到这种比脸还大的蛾子总是让人惊叹不已。
8. 北京小直形马陆( Orthomorphella pekuensis )
这种马陆的名字也挺奇怪的,但基本上反映出了它的几大特点:个头不大,爬行路径几乎是直线(好像是个马陆都这样),模式标本产自北京,不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9. 黑丽翅蜻( Rhyothemis fuliginosa )
10. 双叉犀金龟( Allomyrina dichotoma )
这种昆虫相信小伙伴们都有所耳闻,我们更习惯叫它“独角仙”。很多人以为这么威武的昆虫应该离我们很遥远,殊不知它们是正儿八经的乡土动物。双叉犀金龟的幼虫生活于腐叶土或朽木中,成虫则以树木流出的汁液为食,要不是城市绿化喷洒农药太厉害,也许双叉犀金龟会成为一种稀松平常的昆虫呢。
11. 春飞蓬( Erigeron philadelphicus )
这是上海春天最常见的野花,但很遗憾它不是乡土植物,而是从北美洲引入的入侵物种。菊科植物往往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无论在原产地还是入侵地都成为优势物种。在中国,春飞蓬和它的近亲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 )已经成功占领了大部分土地,严重威胁本土植物的生存。
12.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
与春飞蓬一样,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是原产自北美洲的入侵植物,它们从春季开始萌发,到秋季大量开花,接管了春飞蓬枯死后留下的空白,一眼望去犹如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却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13. 白车轴草( Trifolium repens )
白车轴草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植物,因其三片小叶构成一片完整的复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三叶草”,在三叶草丛中找到一片四叶草被认为是最幸运的事。不过遗憾的是,白车轴草并不是上海的本土植物,它原产于欧洲,作为观赏植物和牧草被引入我国,现在已经有成为入侵植物之势。
14. 斯菊( Coos bipinnata )
很多人都见过这种漂亮的菊科植物,它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格桑花,正式的中文名叫斯菊。然而有趣的是,斯菊既不是的植物,也不是波斯(伊朗)的植物,而是原产于墨西哥。斯菊很早就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中国,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归化物种。
15. 大腹园蛛( Araneus ventricosus )
这可能是上海最常见的一种本土蜘蛛了,园蛛这个名字即为花园中常见蜘蛛的意思。园蛛科的蜘蛛能织出蜘蛛中最标准的网,有些体型较大的大腹园蛛甚至能织出长度超过2米的大网,对控制昆虫数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16. 刺猬( Erinaceus amurensis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刺猬似乎是童话故事里的动物,距离现实生活十分遥远,所以当有人在公园甚至小区里看到刺猬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刺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动物,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而且数量不少,平时难得一见是因为它们生性胆小而且喜欢在夜间活动。
17. 关节酢浆草( Oxalis articulata )
这是一种公园里常见的观赏植物,但似乎很少看到野生的,这足以证明它是外来植物。关节酢浆草原产于南美洲,目前在国内还未观察到果实,可能与其特殊的传粉机制有关,主要靠地下茎匍匐生长实现无性繁殖,因此扩张速度较慢,还没有形成入侵之势。
18. 黄鼬( Mustela sibirica )
黄鼬即俗称的“黄鼠狼”,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动物,但你可能不知道,它们也是极为常见的动物。在上海,除了流浪猫狗外,最容易在公园、小区见到的陆生哺乳动物大概就是黄鼬了。不用担心它们放臭屁,因为通常来说你只能远远看到它们窜来窜去,几乎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19. 尖真管螺( Euphaedusa aculus )
这种动物经常被人当成钉螺,但它其实是陆生软体动物(即俗称的蜗牛),只是壳的形状刚好是钉子状的。尖真管螺在上海并没有灰尖巴蜗牛( Acusta ravida )分布广,但它有一个重要的生态价值:尖真管螺是上海最常见的萤火虫——黄脉翅萤( Curtos costipennis )幼虫的主食,因此尖真管螺比较多的地方可能有萤火虫分布哦。
20. 咖啡透翅天蛾( Cephonodes hylas )
“我看到蜂鸟啦”是大多数人看到咖啡透翅天蛾的第一印象,这种蛾子的翅膀上没有鳞粉,所以是透明的,飞行时振动速度很快,就像没有翅膀一样。咖啡透翅天蛾喜欢在白天活动,以花蜜为食,所以看起来确实与蜂鸟有几分相似,不过蜂鸟在中国并没有分布,而咖啡透翅天蛾是土生土长的乡土动物哦。
21. 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 )
克氏原螯虾这个名字大家比较陌生,但“小龙虾”你一定很熟悉。虽然这种动物已经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水系,可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洲,可能是通过轮船等途径进入中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们那么爱吃小龙虾也未能将其吃尽,足以见得其生命力之顽强。
22. 龙舌草( Ottelia alioides )
这种植物相信小伙伴们都没见过,这是一种在上海比较少见的本土水生植物,只生长在干净的水体中。龙舌草的叶子完全沉没在水中,只有紫色的花朵开在水面以上,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3. 美洲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 )
这是家里常见的大蟑螂,你肯定以为它是本地物种吧?其实我们身边常见的几种蟑螂都不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本土蟑螂,图片中的这种名叫美洲大蠊,但它的老家却在非洲…
24. 蓬蘽( Rubus hirsutus )
蓬蘽是一种乡土植物,在保护较好的森林中很常见。蓬蘽在早春时节开出白色的花朵,初夏即可结出酸甜可口的聚合浆果(俗称野莓子、覆盆子等),是野生动物难得的美味水果,也深得人们的喜爱。不过在摘蓬蘽果实的过程中要特别当心它茎、叶上的钩刺。
25. 青凤蝶( Graphium sarpedon )
青凤蝶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本地蝴蝶,在夏季的上海街头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它们幼虫的食物即是随处可见的香樟。不过由于城市园林经常喷洒农药,这种美丽蝴蝶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26. 食蚊鱼( Gambusia affinis )
如果你在小河边捞过鱼,那肯定捞到过这种小鱼,它的名字叫食蚊鱼。顾名思义,食蚊鱼喜欢吃蚊子的幼虫——孑孓,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它从遥远的北美洲引入了中国,但没想到效果不佳,反而因其强大的繁殖能力而成为了入侵物种,威胁到本土水生动物的生存。食蚊鱼雌性体型远大于雄性,最神奇的是它们是体内受精,并且直接生下小鱼(卵胎生),这使它们幼鱼的存活率远高于其他鱼类。
27. 饰纹姬蛙( Microhyla ornata )
饰纹姬蛙是上海体型最小的蛙类,成年雌性的体长不超过3厘米,雄性更小一些,不过相对于它们的小身材,饰纹姬蛙的叫声却异常响亮,弹跳力也十分惊人。这种蛙类分布非常广泛,在湿地、公园、农田等环境中均能发现,只是由于体型过于娇小,很容易被人忽视。
28. 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 )
很多人会天真的以为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是不会有蛇的,其实上海的蛇种类还不少,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无毒蛇。这张图片中的蛇叫乌梢蛇,是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本土蛇类,成年体长可以达到2米以上,喜欢捕食蛙类、蜥蜴、鸟类、鼠类等动物。
29. 雉鸡( Phasianus colchicus )
这种漂亮的鸟儿是上海唯一一种本土“野鸡”,也是全国分布最广的鸡形目动物。雄性的雉鸡拥有华丽的羽毛和长长的尾羽,雌性则与干草的颜色类似,虽然体型很大,但生性胆小,不容易看到。求偶季节经常可以听到雄性雉鸡在草丛中发出高亢的叫声。
30. 中华鳑鲏( Rhodeus sinensis )
这可不是鳊鱼,而是鳑鲏鱼的一种,它的体长仅有4~5厘米。中华鳑鲏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水系,在水质清澈、水草丰盛的水体中成群穿梭。雄性鳑鲏鱼在繁殖期颜色极为美丽,雌鱼有长长的产卵管,将卵产在蚌壳内。
好了,相信大家对自己的成绩已经有所了解了吧,接下来就公布30名获得《上海夜间生物观察指南(2020版)》的小伙伴:
1(浙江-宁波) qc**co
2(江苏-苏州) 189*****599
3(香港-未知) 159*****658
4(上海-上海) flu*****gas
5(上海-上海) gra*****g28
6(上海-上海) wxid_**********c222
7(上海-上海) hjy139*****571
8(上海-上海) 139*****458
9(上海-上海) Sir*****8
10(上海-上海) wxid_**********4e21
11(广西-南宁) 大树
12(上海-上海) Way**Lai
13(上海-上海) 150*****790
14(广东-深圳) qia**err
15(山东-青岛) 187*****252
16(上海-上海) Leo***959
17(上海-上海) 136*****905
18(上海-上海) lyx***331
19(上海-上海) Kyl****808
20(上海-上海) kyl*****0810
21(上海-上海) 150******506
22(上海-上海) wxr**ong
23(上海-上海) Q65***211
24(北京-北京) zen*************ren
25(北京-北京) fal********114
26(上海-上海) 135*****531
27(广西-南宁) 186*****676
28(重庆-重庆) Sin***Wei
29(上海-上海) 150******746
30(江苏-南京) Tuw****005
目前,这本“夜观指南”正在如火如荼地编写中,印刷好之后会第一时间邮寄给各位获奖者,请耐心等待哦!
图文 | 荒野君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zleialh.tongchengxian.cn/news/2474.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