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女无瓜”“尊嘟假嘟”“笑鼠”“绝绝子”“yyds”……如果不借助网上搜索,有些词恐怕你做梦都不会明白是啥意思。
有没有发现,在网速越来越快的时代,网络流行语、“网梗”也越来越多变,甚至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烂梗黑话”出手了——已经开展的“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门对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或许要问,网络时代,有必要如此动干戈吗?
实事求是地说,“网梗”“网言网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让社交变得有趣、好玩,网民用来自娱自乐,如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无伤大雅。其中一些热梗,还高度浓缩了社会心态,记录着社会变迁,成为一种表达的创新,为语言发展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
但凡事有度,不少粗制滥造的烂梗黑话,成了“网络流行语”“流量密码”,已经对语言文化和社会风气造成了污染。最直观的就是,烂梗黑话的过度使用,已经让很多人“不会好好说话了”。
从此前的“我太稀饭了”“奥利给”“蓝瘦香菇”,到如今的“绝绝子”“yyds”……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网民甚至干脆用字母、数字来代替汉字,比如“深藏blue”“666”等。而当这些词泛滥之后,逐渐模糊了人们对汉字的准确认知,让良好的语言能力、精准的描述表达成为一种困难。现在,很多孩子张口闭口就是“芭比Q了”“你个老六”,还把“真的栓Q”“慌得一批”等词语带到课堂上、写进作文里。一些烂梗明明不知所云,比如“我giao你个giaogiao”,却成为“校园社交”的“硬通货”,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不仅仅是未成年人,很多成年人“网言网语”讲多了,也会变得笨口拙舌、语言干瘪,如开心激动就高喊“yyds”,夸奖就说“绝绝子”,时常万般思绪到了嘴边,只能冒出一句“awsl”(啊我死了)。
事实上,一些网络梗造出的“词”看似可以指代一切,其实意义很有限。通常,它们只会短暂地流行一段时间,很快又会被新的梗代替。如此循环往复,新鲜劲过了,它们就会像“垃圾”一样被人们抛之脑后。在这方面,作为古人创造的梗——汉语成语,历经千百年而熠熠生辉,关键是其中富含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或许正如一些语言文字工作者所担忧的,与久经凝练的汉语言相比,一些网言网语在用单一的词语来表达千种万种的好或者坏,而如果人们都“不假思索”地跟随使用,只会让我们产生表达惰性,钝化掉个性化的感受。时间长了,语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枯竭、苍白,慢慢变得“没文化”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正常的汉语词汇也在被网络烂梗黑话“黑化”。比如“自行车”“家教”“做饭”等词汇,在网络上扭曲变为含有低俗信息的暗语,甚至给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打了掩护。还有一些以爆粗口为特征的黑话烂梗,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暴力。
所以,是时候用有力的举措来应对这些问题了。当然要说的是,整治黑话烂梗,并不是要限制网络语言的创新,而是为了守护理性发声、好好说话的环境。
这次国家有关部门出手整治,剑指网络平台,也是要在网络用语的“原产地”上,让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得到遏制。之于网站平台,坚决抵制恶搞的烂梗黑话,需要认真审核把关,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过滤或筛查系统,不给它们泛滥传播的机会。同时,将热搜、首页首屏等重点区域留给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之外,也需要加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科普和倡导,引导网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多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
于个人而言,我们也该拒绝让烂梗来当“嘴替”了。反思烂梗、警惕黑话,找回语言审美,不妨日常多读些经典文学,用心体悟各种人生滋味,都成为一个能好好说话的人。
(胡兰兰)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瞭望评|为什么要拒绝网络“烂梗”】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zleialh.tongchengxian.cn/quote/394.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通成线资讯移动站 http://zleialh.tongchengxian.cn/mobile/ , 查看更多